青海最出名的10道名菜,家喻户晓,美味藏不住,道道独具青海特色(青海特色美食)

2023-04-10 5:11:59 健康资讯 段婆

你印象中的青海长什么样子?是在地图上的形状 酷似玉兔 ,是有着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青海湖, 是那个全省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全为高原,是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如 长江、黄河、澜沧江、黑河、大通河 都流经这里。

在笔者看来,最有人文气息的莫过于 青海的 美食 。笔者盘点了这10道独具青海特色的 美食 小吃和风味菜肴,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吧。

1.青海牦牛肉

这道 美食 ,在别处可没有。因为它要用到牦牛,只有在青海这种高寒之地长大的牦牛,才是最好的食材。

牦牛肉 肉质鲜美, 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常吃对人的身体好,增强抵抗力。

当地人通常用牦牛肉下酒,配上青稞酒,很受当地人的欢迎。不仅如此,在西欧,牦牛肉也很受欢迎,有着 “肉牛之冠” 的美誉。

而且因为 牦牛生长在高原 ,平日里吃的都是这些高原之上生长的虫草、贝母,其肉质更是有着其他品种的牛比不了的营养价值,十分难得。

2.青海酿皮

青海酿皮是青海地区很有地方特色的一道小吃,在西宁各镇的小摊贩上随处可见。

酿皮里面主要有三种:馏酿皮、兰州酿皮、高担酿皮。做这道 美食 的时候要用到绿豆面,高粱面,还有麦面,用温开水和成面团。

会配上面筋、醋、辣椒油、芥末、韭菜和蒜泥,吃起来 清爽可口,回味悠长。

绵软润滑的酿皮 酸辣可口,又开胃又解腻。 虽然上不了五星级酒店的餐桌,但是我们可以在路边的小吃摊上吃个痛快,吃个满足。

前些年,我朋友去青海出差,临走时还带走了几份酿皮子,就偏爱这口。

3.青海老酸奶

青海老酸奶 历史 很是悠久了。据传,早在公元641年唐朝就有老酸奶的 历史 文献可查。

老酸奶不仅 历史 久远,营养价值也比市面上的牛奶营养价值高。青海老酸奶中有很多乳酸、乳糖、矿物质,对人体很是友好。

喜欢营养 健康 的朋友,一定要去常常青海老酸奶的滋味, 酸酸的,浓浓的奶香 ,喝过一次就难忘。

4.青海烤全羊

烤全羊是整只羊都清洗干净之后,放在炭火上面烤熟,撒上孜然粉和辣椒粉。青海的羊,每天吃的都是珍贵的虫草,吃这样草料长大的羊,羊肉肉质鲜美,营养价值丰富。

烤全羊羊肉吃起来 口感劲道 ,非常的好吃,是别的地方吃不到的鲜美。来青海走一遭,最不能错过的就是青海的羊肉。 

5.青海土火锅

要说让青海人最念念不忘的一道 美食 ,非青海土火锅莫属。

这道 美食 的主要食材是卤制五花肉和炸带鱼,里面有各种好吃的食材,炸丸子、酸菜、黑木耳、海带、豆腐、蘑菇、炸土豆,满满的滚上一锅。

锅中食材都滚开后添上青蒜苗和米椒,约上三、五个好友,一起围着吃火锅,非常的满足。

6.门源奶皮

奶皮,是牛奶的精华部分。要说哪里的奶皮最后,其实是有这样一句顺口溜流传的, “青海奶皮数门源,门源奶皮在麻莲。”

门源奶皮白中透黄,形状像是一块展开的海绵,鲜嫩甜美,吃起来又柔又酥,非常的好吃。

奶皮以青藏高原上纯天然无公害的优质牦牛、犏牛的新鲜奶汁为原料,里面有着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常吃对身体好。

你要是到青海人家里做客,热情的青海人会为你夹上奶皮,泡在奶茶里面浸泡一会儿,一边饮茶一边品尝奶皮的鲜美, 入口绵软,余味悠长 ,一口咬下去,唇齿生津。

7.坑锅羊排

这道主要食材是羊排,佐料有洋葱、胡萝卜、葱姜蒜,还有青红椒。

这道 美食 的做法是把羊排剁成块,放到锅里面焯水,取出砂锅,放入葱姜蒜,加一些孜然和花椒粉,充分地搅拌均匀。在起锅前,把青红辣椒块放到羊排锅里面就好了。

8.青海老八盘

老八盘是青海地方很有特色的一道菜,老八盘是由凉、热两种菜组成,一般请客吃饭,入席之前是先上茶水、糖果和干果。然后上八个凉菜,配上青海人爱喝的青稞酒,凉菜配酒,越喝越有。

听以前的老人说,这老八盘还有讲究,头一天边吃边喝,第二天才开始吃热菜。这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似乎和现在 社会 的快节奏格格不入。

不过,相信也会有人喜欢,永远怀念那种 岁月悠悠,拎一瓶青稞酒,摆上一桌好菜,邀好友宴饮的场景。

9.青海三烧

青海正宗三烧是羊筋,牛肉丸子,红烧大肉,光是用料上就和别处不一样。

青海三烧还名列“青海十大名菜”之一,足以见这道菜的分量。这道菜是西宁的传统名菜,还是青海人待客的招牌菜。

羊劲、牛肉丸、土豆和红烧肉,再加一些调味料,炖出美味,煮出青海人最爱的那一口。

10.青海白条手抓

手抓羊肉在青海地区已经有上千年的 历史 了,在这里羊肉成为最普遍的一种肉类。

青藏高原的羊肉 肉质鲜美 ,吃这道 美食 ,最纯粹的吃法就是用白条手抓,只用一把盐就就可以把羊肉种最纯粹的味道给激发出来,其他任何调味料都不需要。

青海人对手抓羊肉很是讲究,首先要保证羊肉的新鲜,然后选用的是上等的黄羊肉。光是选材,就是其他地方都吃不到的。

白条手抓肉有两种口味,一种是用蒜汁作为辣酱,淋在羊肉上面的,喜欢吃辣的朋友一定要尝尝,滋味鲜美,吃过再忘不掉。

另外一种是椒盐口味,喜欢重口味的朋友要选这个,味道浓厚,非常的满足味蕾。

以上就是青海的十大 美食 盘点,里面有你熟悉的 美食 吗?青海还有哪些 美食 ,文中没有提到,欢迎在评论区补充。

青海特色美食

青海特色美食:血肠、西域牛排、酸辣里脊、青海三烧、狗浇尿、如意发菜、甜醅、熬饭、青海牦牛肉、尕面片。

1、血肠

在青海,牧羊人宰羊必灌血肠,因此有“不灌血肠妄宰羊”的说法,肠衣中除了刚杀的新鲜的羊血外,还会再加入一些调料,搅拌均匀后扎紧肠衣口就可以开煮了。煮好后的血肠无论是烤着吃还是炒着吃,都觉得味道鲜美,有嚼劲,让人意犹未尽,来青海一定不能错过这道美食。

2、西域牛排

青海地区的牛羊肉都极其的出名,其中西域牛排就是青海十大名菜之一,用当地的牛肉制成的牛排鲜嫩紧实。再加上师傅的独特工艺,真的可以说是将牛排的口感做到的极点,吃起来非常的香,不管是几分熟都非常的美味,大致世间美味也就如此了吧。

3、酸辣里脊

“酸辣里脊”这道菜必须要拥有姓名,不管是青海本地人还是游客都想要一饱口福,不知道什么时候起,青海的大街小巷里“酸辣里脊”的招牌已经随处可见了。“酸辣里脊”听名字就知道,又酸又辣,选用的都是猪里脊或者牛里脊,吃起来超级的爽滑可口,其中的辣是指胡椒粉的味道,酸是指秘制好的酸汤汁,这两样结合一下给这道菜提了不少的口感。

4、青海三烧

“青海三烧”是青海最具有代表性的美食,也是青海人待客的美食佳肴,更是宴席上的一道传统菜。这道菜里有羊也有牛,主要是以羊筋、土豆和牛肉丸三样食材为主料烧制而成的,羊筋用高汤炖,牛肉丸和土豆用油炸,吃起来非常的入味,吃这道菜的时候一般会配着肉包子或者素包子吃。

5、狗浇尿

“狗浇尿”是青海比较流行的一种面食,是因为放入锅中浇油时,状态如狗撒尿,因此而得名。成品后的狗浇尿颜色为焦黄色,饼皮很柔软,可以直接入嘴,也可以裹上一些素菜或者荤菜一起食用。

6、如意发菜

发菜是一种野生陆地藻类生物,被称为是“青海三宝”之一,外观看起来又细又长,跟人的头发神似,所以取名“发菜”。发菜本身没有味道,但口感好,有嚼劲,一般是与其他食材一起做成美味的佳肴,很少会单独食用,在一些重要的宴席上常常是以主角的方式出现。

7、甜醅

“甜醅”算是青海地区的特色小吃之一,全国各地都有,只是叫的名字不一样,有的地方叫“酒糟”有的地方叫“米酒”口味各异,但还是数青海的最好吃。甜醅是由青稞加工而成的,还没完全做好时就能闻见阵阵的酒香,夏天吃提神解乏,精神倍爽,有着独特的酸甜口感,醇香流于齿间,耐人回味很久。

8、熬饭

“熬饭”在青海属于大众美食,青海人也叫“闹闹”,是指以肉汤为锅底的烩菜。其实熬的意思就是煮,然后加入洋芋块、白萝卜块、粉条、炸熟的肉丸子、青菜等一起熬,冬天尤其的受欢迎,一碗下肚将烦恼统统吃掉。

9、青海牦牛肉

牦牛肉肉质鲜美,营养价值极高,经常吃对身体有好处,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通常在下酒菜里会见到它,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是青海人独特的吃饭方式,只看着就香。

10、尕面片

青海方言里,尕就是小的意思,有点贱贱的意思,其实在中国人的思想里越是贱的名字越是透着大爱,很是接地气。对于面片的做法也是极为讲究的,如果下得好的话,面片就如手指甲那么大且薄的匀称,吃在嘴里口感甚好,怎么吃都不会腻。

青海地方特色美食

青海地方特色美食

青海,简称青,省会西宁,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青海地方特色美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酿皮

酿皮是青海地方风味较浓的传统小吃。在西宁和农业区各城镇出售酿皮的摊贩到处可见。

酿皮是在麦面中掺和一定数量的蓬灰和敷料,用温水调成硬面团,再几经揉搓,等面团精细光滑后,再放入凉水中连续搓洗,洗出淀粉,面团成为蜂窝状物时,放进蒸笼蒸熟,这叫“面筋”,再将沉淀了淀粉糊舀在蒸盘中蒸熟,这便叫“蒸酿皮”。蒸熟了酿皮,从盘中剥离,切成长条,配上面筋,浇上醋、辣油、芥茉、韭菜、蒜泥等佐料,吃起来辛辣、凉爽、口感柔韧细腻,回味悠长。别觉得酿皮子不起眼,绵软润滑、酸辣可口、爽口开胃,是兰州特色风味小吃中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男女老少都爱吃,对喜欢喝酒的人来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尤其是受到女人们的青睐,一年四季生意红火,夏天更是旺季,酿皮子不但是一张桌子,几条板凳的街头小吃,而且也是登得上大雅之堂的各种大饭店、饭庄、酒楼宴席常设的凉盘品种。外地来兰州的人们,若要乘飞机返回,定要带上几份回去再拌作料的酿皮子,让亲朋好友或家人品尝一下。进入夏暑期,品尝一盘黄亮柔韧、细腻爽滑、清凉舒心的酿皮,一定会感到胃口大开,回味无穷。如此能上能下,皆因其独特的风味。

酿皮所采用的原料甚多,从绿豆面、高粱面到麦面,似乎只要是富含淀粉之物,皆可入选。称为“面皮”,乃指其原料皆为面食。做法是将面粉用凉水和成硬团,然后在清水中揉搓,这样可以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分离。淀粉沉淀后,倒去清水,加入食用碱,调成面浆,放入蒸笼蒸熟,冷却后切成筷子微粗的长条即可。面粉中的蛋白质即是面精,则另外蒸熟,切成薄片,一块放入碗中。一碗黄亮透明的酿皮子,加上油泼辣椒(辣椒也不是一般的朝天椒,是兰州土生土长的青辣椒晒红后磨成辣椒面,自有一种辣香)、精盐、酱油、蒜泥、芥末、香醋、芝麻酱等调料,具有色艳味美、油浓汁足、凉爽利口、喷香解暑之特点。酿皮食法多样,既可当主食,又可当菜看。

羊肠面

羊肠面是青海省省会西宁地区常见的一种风味小吃。它以羊肠为主料,并伴以热汤切面共食。做法是将羊的大小肠管洗净,肠壁油不剔剥,装入葱、姜、花椒、精盐等为佐料的糊状豆面粉,扎口煮熟,并在煮羊肠的汤内投入已煮熟的萝卜小丁、葱蒜丁混合的梢子汤。

羊肠分为肉肠和面肠之分,肉肠之中是羊的内脏等经过调味制作而成的。同时,有些地方还有用煎锅煎出来的大肚片,以及上好的羊腿肉,可谓是色香味美。食时,先喝一口热羊肠汤,而后切豆面肠为寸段一小碗,再吃一碗梢子汤浇的面条。羊肠面汤色淡黄,肠段洁净,肥肠粉白,面条金黄葱末浮上,萝卜丁沉在碗中,肠段细脆馅软,面条悠长爽口,夏天吃凉冬日可吃热,实属实惠之小吃。

狗浇尿

狗浇尿,又称狗浇尿油饼。青海地区较流行的一种面食。用菜籽油煎的薄饼。有只加一点酵子的“半死面”和不加酵子的“死面”两种。在白面饼上擦好香豆粉(用香豆叶磨成)、花椒粉、食盐等调料,烙时用尖咀油壶盘旋式浇油其上,状如狗撒尿。

初来青海之人,一听“狗浇尿”还真弄不清到底是指什么,只知道这是一种薄饼,而不知道为何会有如此“不雅”的一个名字。青海因受青藏高原地理条件和气候的影响,粮食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因此,当地人的饮食也多以面食为主,“狗浇尿”便是其中之一。

这“狗浇尿”虽说名字不雅,但却丝毫不影响它在当地受欢迎的程度。要知道,它可是家喻户晓的美食。为什么一张薄饼会叫做“狗浇尿”呢?有一种说法是由它的特殊制作方法得来的。烙制“狗浇尿”时,要边烙边沿锅的四周浇少许青油(青海当地产菜子油,青海人亲切地称之为“清油”),而且要反复地浇油,这一动作就酷似狗在撒尿一般,所以就有人戏称这是“狗浇尿”。

杂碎汤

青海人民把杂碎汤泡馍看成是最美好的早餐。它既能补身、耐饥,又能抗寒。杂碎是指煮熟的牛羊的头、心、肺、肠、胃、四蹄等,俗称“下水”。它又分两种,即“牛下水”或“牛肉杂碎”、“羊下水”或“羊肉杂碎”。杂碎汤就是杂碎煮成的汤,即下水下锅后,加调料、山楂等物,文火煮,肠肚烂后捞出,继续煮头蹄,去上层油凝固(称“化油”),全部捞出备用。汤中加一些干葱丝、绿芫荽等调味品。杂碎汤香味浓、不腻、补身。

动物下水中蛋白质、维生素含量比肉高,但是含胆固醇也比肉高,往往制作时连同下水中的脂肪一同下锅,使本菜不论是含脂肪量或胆固醇量都比较高。因此,本菜不适宜动脉硬化,高胆固醇以及中老年人常吃。

筏子肉团

筏子肉团是一道青海名菜,俗称“炸筏子”。将猪的胃壁脂肪膜9俗称蒙肚子油或包肚油)做包裹皮,把肝、肺、肾、脾等,剁成泥,拌入盐、姜粉、花椒粉、胡椒粉、酱油、清油、葱沫、蒜泥等掺入面粉和团粉,拌匀,填入脂肪膜中,再用洗净的小肠管来回密密地扎成一长圆形肉团,两端封口、煮熟,再蒸一个时辰可食。

有的`做法是把羊肉装入肠中经煮、蒸而成。因形似当地水上运输工具羊皮筏子而得名。特点是肥而不腻,鲜嫩味美。青海各族人民都吃筏子肉团,回族和撒拉族群众多在自己的节日扎羊肉筏子吃;汉族和土族群众都集中在岁尾制作,作为春节的美食。

焜锅馍馍

初来青海的人,异口同声称赞“青海人的馒头花样多”。青海人不叫馒头,而称馍馍。“馍馍”又只是一个总称。青海农业区和半农业区各族人民常吃的馍馍千姿百态,品种繁多,如花卷、油包、油饼、曲连、油香、炉馍馍、馒头(祭祖用的大馍馍)、焜锅馍馍等等。它们是逢年过节,串亲访友经常携带的传统礼品,也是每饭难离的主食。

焜锅馍馍是在金属的焜锅模具中烤制而成,故群众习称“焜锅”。焜锅是在普通发面里卷进菜油,抹上红曲、姜黄、香豆粉等民间食用色素,再层层叠叠地卷成红、黄、绿各色交织的面团(藏、回族同胞在和面时,有时掺进鸡蛋和牛奶),揉成和焜锅形状大小相同的圆柱状,放入焜锅内,埋在用麦草为燃料的灶膛或炕洞内的火灰里。焜锅壁较厚,传热缓慢,麦草燃料火力均匀,热度适中,半个小时后即可出锅。烙出的焜锅馍馍,外脆内软,绽开如花,色彩鲜丽,异香扑鼻。它的特点是省时,省事,制作简单,松脆好吃,携带方便,经久耐贮。

馓子

馓子,是青海农业区各族人民逢年过节制作的特色食品。其形圈圈相连,外观纤细黄亮,入口浓香酥脆,为面食中的佳品,在宴会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馓子是一种油炸面食。在青海,汉族在腊月底制作,过年时招待客人,在正餐前食用。回族、撒拉族等一些少数民族的群众,在每年欢度传统的古尔邦节、尔德节、圣纪节,以及婚丧大事中,都把馓子作为待客的主要面食品。

馓子是用白面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搓成细条(越细说明手艺越好),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酥脆可口

青海尕面片

青海尕面片是面青海人面食中最普遍而又很独特的家常饭。这种面片不是用擀面杖擀出来的,而是用手揪出来的。尕面片,又叫面片子。将揉好的软面先切成粗条,叫“面基基”。然后用潮毛巾盖上片刻(此时称“回面”)。“回”好后,拿入手中,用手指捏扁、揪断,每个大约手指宽,投入沸水中,煮熟可食。由于面片小,故叫“尕面片”。

农村里还有常吃的“菜瓜面片”等。据世居青海的老人们说,面片乃是长途旅行途中的快餐。青海地广人稀,草原辽阔,交通不便,过去汉、回、藏各族之间相互来往,奔走于农牧区之间,路程遥远,中途又少旅店供食宿,跋涉一天之后,日落天黑,往往借水草一隅扎起帐房,立起三石支一口锅,不用案板、切刀、擀面杖等炊具,只要有个碗,冷水拌面,捏成扁长条形,压平、拉长后,再捏扁揪断成小面片入锅,一顿晚餐就到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