莜面栲栳栳的正宗做法(莜面栲栳栳)

2023-04-05 13:50:26 美食菜谱 段婆

主料

莜麦面

400克

开水

450克

羊肉

150克

辅料

植物油

1茶匙

1茶匙

生抽

2茶匙

胡椒粉

1/4茶匙

料酒

1茶匙

白糖

1茶匙

陈醋

2汤匙

酱油

2茶匙

香油

2茶匙

大蒜

5克

生姜

5克

香葱

5克

味精

1/4茶匙

洋葱

50克

土豆

50克

胡萝卜

50克

步骤

1.莜麦面放入容器中,在上面直接倒入开水,用筷子或擀面杖搅匀。

2.倒入1茶匙植物油。

3.晾至不烫手时揉匀,放在已铺好打湿屉布的笼屉上用手拍扁。大火蒸15分钟,取出晾凉。

4.用手揉搓成均匀的莜麦面团。

5.把莜麦面团搓条,分割成10克左右的剂子,每个剂子用手分别搓圆。

6.取一个剂子放到光滑的台面或石板上,用刮板压着(或用手掌)向外推抹,成为长舌状的薄面片。

7.用刮板铲下面片搭在食指上。食指快速画圈,使面片缠绕在食指上,取出成圆桶状。

8.把做好的莜面栲栳栳生坯逐个码放在已刷过油的小蒸笼中。蒸锅加水烧开,把小蒸笼放入大火蒸4-5分钟。

9.把羊肉、洋葱切丁,胡萝卜和土豆去皮后切丁,生姜切丝。大蒜切碎放入小碗中,加酱油、陈醋、香油调成味汁。

10.起油锅,先放入生姜和洋葱爆香。再放入羊肉翻炒至变色,烹入料酒和生抽。

11.放入胡萝卜和土豆丁略炒。加入盐、白糖、胡椒粉和少许的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煮4-5分钟。

12.加入味精和切成小粒的小葱调匀盛出,吃的时候把做好的羊肉臊子浇在莜面栲栳栳上,再淋入一些调好的味汁即可。

莜面栲栳栳是山西高寒地区的一种传统风味名吃,栲栳栳的由来是怎样的?

莜面栲栳栳(栲栳栳kàolaolao)是山西省高寒地区知名的传统式面点小吃,归属于晋菜。“栲栳栳”是用攸面精益求精的一种面食品类,以其样子象“笆斗”,民俗叫“栳栳”。在河北省张家口的张北县,赤城县,尚义县,沽源县,康保县,崇礼县,赤峰市的丰宁,围场。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武川县,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卓资县、丰镇市及察哈尔右翼中旗、锡盟南边。山西大同市的左云县、天镇县、阳高县也较为被我们所热烈欢迎。莜面栲栳栳是山西省十大面点之一。

它加工工艺注重,成型美观大方与口味筋道完美结合,栲栳栳”也叫“莜面窝窝”。是山西省高寒地区尤其是忻州地区用攸面精益求精的一种面点。,都是山西省十大面点之一。以其外品牌形象“栲栳”而而出名。“栲栳”就是指用柳条编成,外观设计像斗的器皿,也叫“笆斗”,是田园专业用于接水或装东西的一种工具。用攸面制成的栲栳栳,不但美味可口,还尤其顶饱,如同俗话说得好“四十里攸面,三十里糕,二十里荞面饿断腰。”意思是,吃完攸面能走四十里路,而吃荞面只有走二十里路,不难看出,

攸面是很顶饱的一种食物。莜面栲栳栳,加工工艺注重,成型美观大方与口味筋道完美结合,生产制造莜面栲栳栳,将攸面加沸水和制,用手在光滑的表面往上拉一下,再换无名指一卷,制成如圆筒状形,长寸许、薄如叶、色浅黄。搞好后,挨个站起并列在笼内神似蜂窝状。熟时即香气扑鼻,吃时再加上“羊肉臊子台蘑汤,一家吃着十家香”,令人闻之觊觎,食欲顿开,食之醇香出现异常,回味无穷。而莜面栲栳栳的食用方法也是有多种。一种是栲栳栳沾面条卤吃就连康熙帝朝圣五台山时,也以品其为人生道路快事。时迄今日,每到老年人寿辰、小孩子满月或逢节接待客人,多以此用餐。

山区地带有一些别人配婚婚娶时,新郎和新娘也需要吃,意谓夫妇白头偕老。年尾年末时更要吃,以祈全家人和谐、人运亨通。坊间也有一种观点,流传唐太宗父子俩在太原市举兵,用的就是这种面点犒赏三军,一举创建大唐帝国,栲栳是由犒赏一词流变性而成。此是民间故事,但莜面栲栳栳在山西省民俗除开是家常蒸菜外,的确也有犒赏亲朋好友vip之意。在雁北和吕梁山区,大家授予吃莜面栲栳栳以“牢固”、“和谐”等幸福代表。每到老年人寿辰、小孩子满月或逢节接待客人,多以此用餐。山区地带有一些别人配婚婚娶时,新郎和新娘也需要吃,意谓夫妇白头偕老。年尾年末时更要吃,以祈全家人和谐、人运亨通。

莜面栲栳栳的做法

主料:莜麦面400克

辅料:西红柿2个、蒜2瓣、鸡蛋2个水、适量食盐、1/2茶匙、植物油1汤匙

栲栳栳的做法

1、筱麦面中倒入沸水

2、和成面团

3、分成小剂子

4、每个剂子擀成椭圆状,用中指和食指夹住面片,一卷就是下图

5、初成品

6、放入蒸锅蒸20分钟

7、做浇汁,西红柿鸡蛋,比平时多放些水,做成汤状,忘记拍图片了,方法和炒西红柿鸡蛋一样

8、浇汁浇到栲栳栳上即可

莜面栲栳栳怎么读

莜面栲栳栳(栲栳栳kǎolǎolao)是山西高寒地区的一种传统风味名吃,属于晋菜。

“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像“笆斗”,民间叫“栳栳”。在河北省张家口的张北县,赤城县,尚义县,沽源县,康保县,崇礼县,承德市的丰宁,围场。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卓资县、丰镇市及察哈尔右翼中旗、锡林郭勒盟南部。山西大同市的左云县、天镇县、阳高县也比较被大家所欢迎。

莜面栲栳栳是山西十大面食之一,其工艺讲究,成形美观与口感劲道完美结合,加上“羊肉臊子台蘑汤,一家吃着十家香”,便成了地地道道的美食,就连康熙皇帝朝拜五台山时,也以品此为人生快事。

山西传统面食 莜面栲栳

有句话说的好,“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文化历史悠久,至今大约两千年历史了。山西面食种类繁多,烹饪方法有蒸、煎、烤、炒、烩。那么大家对山西面食了解多少呢?一起和 饮食文化 来看看吧!

莜面栲栳,传统面食,用莜麦面蒸制而成,配之羊肉臊子,加上各种佐料,莜面的营养价值极高,其脂肪含量是小麦、大米、高粱、荞麦、黄米这六种粮食的6倍,释放的热量等同猪肉或肥牛。

做法

莜面栲栳栳的制做工序非常严格,和面一般是由体力较好的小伙子负责,加以烧开的水,用擀面棍搅拌成面团,必须趁热将其揉精。

接下来的活就可以交给双手轻柔的女师傅了,她们将一大块热水和好的面团放于手背上,夹于中指食指中间,放置光洁石板一块,随手一拐、手托一推、食指一挑一卷,筋薄透亮的一个个栲栳便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笼中,急火蒸10来分钟出锅后。

味道

浇上羊肉蘑菇臊子或葱油盐醋等,软筋适口、浓香不绝。喧腾腾的莜面栲栳栳就成功了。

起源

莜面栲栳,是山西中北部高寒地区民间的家常美食,现在已作为杂粮小吃在饭店酒楼大受欢迎。其制法、名称来历,要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民间相传,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李渊问:“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栲是植物的泛称,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辞海》),唐寅有诗云:"琵琶写语番成怨,栲栳量金买断春。"看来当时方丈是以手端的小笼屉作答了。

后来李渊当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当住持。老方丈带领众僧赴任,路过静乐县,看莜麦初收,便把莜面栲栳栳制法传给当地。再后来这种民间面食传遍了晋、陕、蒙、冀、鲁等地,成为北方山区人民的家常美食。

另外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相传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用的就是这种面食犒劳三军,一举建立大唐王朝,栲栳是由犒劳一词流变而来。以上虽为民间传说,但莜面栲栳栳在山西民间除了是家常美食外,确实还有犒劳亲朋贵宾之意。

在雁北和吕梁山区,人们赋予吃莜面栲栳栳以"牢靠"、"和睦"等美好象征。每逢老人寿诞、小孩满月或逢节待客,多以此进餐。山区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时,新郎新娘也要吃,意谓夫妻白头到老。年终岁末时更要吃,以祈全家和睦、人运亨通。

莜面栲栳栳是山西美食,这种美食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

莜面栲栳栳是山西美食,制作这种美食肯定要特别的擅长面食,毕竟制作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不仅要会揉面,而且还要制作出面皮。在制作的时候第一个难点就是要揉面,制作莜面栲栳栳主要使用的就是莜麦粉,这种粉跟普通的面粉是不同的,而且在制作面团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用烫面,就是要用刚刚烧开的开水进行和面。

莜麦粉跟开水的比例按照一比一来配比,先好莜麦粉称重250克,然后把刚刚烧开的开水250克倒入面粉之中,一边倒以边用筷子进行搅拌,然后等到面团的温度稍微没那么烫手的时候就可以用手揉了,如果感觉面团的湿度太大的话,可以在手上沾上一些干粉,然后把面粉揉成光滑的面团后,盖上保鲜膜松弛二十分钟。

面粉制作完成以后就可以开始制作栲栳栳了,把松弛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面,然后利用手掌的力量揉搓面团,让面团的表面保持光滑,并且成为长条状,这个时候就把面团分成差不多手指宽的剂子。然后用手掌把剂子按压,利用手掌心的力量把面皮往前推,这个时候就会形成薄片状。

把薄面皮的一端夹在手指上,轻轻的往前一甩,另外一端就可以在手指上面形成一个重合,然后轻轻的把重叠的地方压紧就可以了。做好的栲栳栳就是卷曲起来的样子,但是中间是空的。每一个面皮都按照这样的做法制作出来,然后整齐的放在蒸屉上面。

这种面食一般都是采用清蒸的方法制作的,现在锅里烧一锅水,等到水烧开以后,就把蒸屉放在过上面,盖上盖子后蒸煮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然后这个时间就可以准备一些酱汁,醋、生抽、食盐以及鸡精、小米辣和蒜蓉等等,然后还可以准备一些菜码,比如黄瓜丝,胡萝卜丝等等,蘸料夹菜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