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是“肋骨下面”还是“肋骨里面”?肋骨里面是肺,下方左边是脾,中间是胃和肝左叶,右边是肝右叶和胆囊。再低一点左右两边都有的是肾。其中心和肺在上面被称为“胸腔”的空腔里面,是肋骨保护的主角。如果你是说肋骨下面,那就是腹腔上部了,主要有胃、小肠(十二指肠等)、大肠(横结肠)、肝胆、胰脏等,再往下就是腹腔了,那些地方距离肋骨就较远了。
内脏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所有器官。
消化系统:口到肛门的管道(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和开口于此的消化腺(唾液腺、肝、胰腺等)。
呼吸系统: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生殖系统:内生殖器(包括生殖腺、生殖管道和附属腺)和外生殖器(以两性交媾器官为主)。男性生殖腺为睾丸,生殖管道为附睾、输精管和射精管,附属腺为前列腺、精囊和尿道球腺,外生殖器为阴茎和阴囊。女性生殖腺为卵巢,生殖管道为输卵管、子宫和阴道,外生殖器为大阴唇、小阴唇和前庭大腺。[1]
内脏器官的形态不尽相同,按其构造可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
内脏主要集中于胸腹盆腔内,可按人为划分的标志线及分区进行定位观察。
【人体结构图】
人体内脏结构分布,主要包括人体胸腹部内脏器官的分布:喉、气管、肺、心脏、肝脏、胆囊、胃、肾、小肠、脾、直肠、十二指肠、胰、输尿管、膀胱等重要器官的位置示意图。
【人体内脏结构彩色图】
人体共有8个系统,即: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胃的位置和功能
胃位于上腹部,界于食道和十二指肠之间,是消化道最宽大的部分,它的形状和位置随内容物的多寡和体位变化而改变。
胃的功能:
①存放食物:液体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很短,油脂性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较长,混合性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约4~6个小时;
②胃蛋白酶可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
③制造内因子及吸收维生素B12;
④胃酸可杀灭随食物进到胃里的细菌。
肝的位置和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成年人的肝脏重约1500克。肝脏位于腹腔右上部,横膈肌下面,右肋弓内侧。肝脏分为左右两叶,左叶小而薄,右叶大而厚。肝脏每天约能分泌胆汁800~ 1000毫升。
肝脏的功能:
①帮助人体对脂肪的消化;
②合成人体所需的物质;
③储存营养物质;
④解毒。
肾的位置和功能
肾脏,俗称腰子,形如蚕豆,两个加在一块约有250多克重,位于后腰两侧。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泌尿,排泄体内一切能够溶于水的代谢废物。
心脏的位置和功能
心脏位于胸腔稍偏左侧,成人的心脏和自己的拳头大小差不多,约有250克。
从2周的胎儿形成心脏起,到出生、长大、衰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我们的心脏要不停地工作一辈子。
心脏的功能是:推动血液循环,为身体各组织运来氧气和养料,运走废物,保证生命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可以说。心脏乃生命之泵。
肺的位置和功能
肺分左右两肺,分别位于左右两侧胸腔。右肺分上、中、下三叶,左肺只有上下两叶。肺泡是肺内最小的呼吸单位,也是血液内的二氧化碳与肺泡的氧气交换的场所。
肺的功能是:不断地吸入氧气并随时将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体循环和肺循环
心脏分为四腔,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左心房接受肺脏回来的饱含氧气和养料的血液,左心房收缩把血液送入左心室,左心室收缩再把血液送入主动脉,送往全身后回到右心房,这段循环历程叫体循环。
右心房把血液排入右心室,右心室收缩,把血液送入肺动脉,血液在肺脏排出二氧化碳,带上氧气,再经肺静脉回到心脏的左心房,这段循环历程叫肺循环。
人体内脏图:
一、心:
1、心壁。包括: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
2、心骨骼,包括:纤维三角2个(即:左、右纤维三角)、瓣环4个(即:肺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环、二尖瓣环、三尖瓣环)。
3、心间隔,包括:房间隔、室间隔。
4、心的内腔,右心房包括:固有心房、腔静脉窦,右心室包括: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
左心房包括:左心耳、左心房窦,左心室包括:左心室流入道、左心室流出道。
5、心的传导系,窦房结、房室结包括:前结间束、中结间束、后结间束,房室束包括:左束支、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
扩展资料:
心的血管:
1、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包括:前室间支、旋支,右冠状动脉包括:后室间支、左室后支。
2、心的静脉,心最小静脉、心前静脉。
3、冠状窦包括: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
4、心包,纤维心包、浆膜心包、心包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体器官
人体内脏血管分布示意图
人体内脏血管分布示意图,大家都知道人体有五脏六腑,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五脏六腑包括哪些内脏,以及它们具体在那个位置。下面我们根据人体分五脏六腑器官分布图来看,下面看看人体内脏血管分布示意图。
人体内脏血管分布示意图1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看分布图人体的内脏分布,从上到下依次主要包括:甲状腺、气管、上主动脉、上腔静脉、心脏、肺、食道、隔肌、肝、下腔静脉、下主动脉、胆囊、脾、胃、肾、胰、小肠、大肠、输尿管、阑尾、膀胱、直肠、尿道。
人体五脏的功能
1、心脏
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能支配血,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血液通过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如果患有心病,就容易失眠,健忘。
2、肝脏
如果有一个强健的肝,就不容易患疾病,反之肝脏衰弱,就非常容易患病,身体衰弱等,感冒、喉咙发炎、淋巴腺肿大等都是肝功能异常。像血虚、血滞也会引起肝病的发作。
3、脾脏
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将食物的营养吸收,分解成容易吸收的养分,然后输送到全身的各个器官,如果脾胃不和,就会影响消化吸收,造成营养不良,身体消瘦。脾的功能衰退,还会有血虚和容易出血的情况。
4、肺脏
肺是呼吸器官,主一身之气,给人体供给所需的氧气,是呼吸系统的核心,如果肺部有异常,会导致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皮肤也会渐渐干枯。
5、肾脏
主要功能藏精,与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衰老、水液代谢有密切关系。像人体的老化就是肾虚的表现,体内所有的水分都在肾的支配下,如果有浮肿、排尿次数异常等都是和肾有关。
人体五脏六腑相表里一览表
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
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
肾与膀肮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人体内脏血管分布示意图2
人体血管有多长
若把一个成年人身体里所有的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连接在一起,约有15万公里长,这个长度可绕地球两周半左右。
人体血管分类
1、动脉血管:动脉是运送血液离开心的血管,从心室发出后,反复分支,越分越细,最后移行于毛细血管。动脉管壁较厚,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大动脉管壁弹性纤维较多,有较大的弹性,心室射血时管壁扩张,心室舒张时管壁回缩,促使血液继续向前流动。中、小动脉,特别是小动脉管壁的`平滑肌较发达,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收缩或舒张,以改变管腔和大小,影响局部血流阻力。
2、静脉血管:血液经过毛细血管,流回心脏的血,或是从心脏迸射到肺的血叫静脉血。静脉的管壁薄,弹性较差,有静脉瓣,血液流速慢,易发生曲张(尤其是下肢),因为血液在毛细血管和机体的组织交换过营养物质,所以静脉血呈暗红色。
3、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又称微血管,是指心血管系统的微细血管,它们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微血管指通连小动脉和小静脉间的细小血管,分布于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分支通连成网,故也称终末血管床。按血管分支的顺序,微血管主要包括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有些还有直接通连微动脉和微静脉的两种短路:直捷通路和动静脉吻合。
人体血管作用
血管是生物运送血液的管道,依运输方向可分为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动脉从心脏将血液带至身体组织,静脉将血液自组织间带回心脏,微血管则连接动脉与静脉,是血液与组织间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各种生物拥有的血管型态各不相同。开放式循环生物,如昆虫,只有动脉。血液自动脉流出直接接触身体组织,再由心脏上的开孔回收血液。闭锁式循环生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虫类、鱼类,则由动脉连接毛细血管再接至静脉,最后回归心脏。
人体血管是怎么形成的
1、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单一基因编码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能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移动、增殖及分裂,并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它是针对内皮细胞特异性最高,促血管生长作用最强的有丝分裂原。
VEGF与内皮细胞上的两种受体KDR和Flt-1高亲和力结合后,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诱导其迁移和形成管腔样结构;同时还可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引起血浆蛋白(主要是纤维蛋白原)外渗,并通过诱导间质产生而促进体内新生血管生成。
VEGF在血管发生和形成过程中起着中枢性的调控作用,是关键的血管形成刺激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TNF-α是一类具有血管活性的细胞因子,
可诱导异位子宫内膜炎性细胞因子MCP-1,IL-6和IL-8等的释放,促进异位内膜及基质细胞增殖及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组织粘连,从而形成异位病灶。
2、粘附因子
血管生成过程中需要血管内皮细胞(EC)与细胞外基质间、EC与EC间及EC与其他周围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是粘附因子完成的,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通过降解基底膜糖蛋白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启动了内皮细胞的激活和迁移,
整合素家族通过和不同配基结合,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黏附,有助于新生血管的成熟和稳定,细胞黏附因子(ICAM-1)可产生免疫抑制和降低自然杀伤细胞的杀细胞毒性,有助于异位组织逃避机体免疫系统和自然杀伤细胞的的杀伤,促进异位组织侵入后的血管生成。
3、其他
血管生成机制复杂,参与并促进血管生成的因子也众多,EMT腹腔液中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其分泌的TNF-α和IL-8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乙酰肝素酶,血管生成素(angs),骨生成素(OPN),环氧化酶(COX-2),缺氧诱导因子-1,层粘连蛋白(LN),胎盘生长因子(PLGF),Survivin,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均参与了EMT血管形成过程。
人体内脏血管分布示意图3
人体动脉分布图
概述
输送血液离开心的血管均称为动脉。由左心室发出的主动脉及各级分支运送动脉血。
人体动脉分布于全身,且多与静脉伴行。动脉主要分为肺循环动脉和体循环动脉。
动脉分布
人体动脉分布于全身各个部位,可分为肺循环动脉和体循环动脉,具体如下:
肺循环动脉
肺动脉干位于心包内,系一粗短的动脉干,起自右心室,在主动脉的前方向左后上方斜行,至主动脉弓的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左动脉较短,在左主支气管的前方横行,而后分上、下两支进入肺的上、
下叶。右肺动脉较长且粗,经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的后方向右横行,至右肺门处分为上、中、下三支分别进入右肺的上、中、下叶。动脉韧带为连于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至主动脉弓下缘的纤维性结缔组织索,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索的遗迹。
体循环动脉
体循环动脉血管的主干是主动脉,由左心室发出,先行向右上至右侧第2胸肋关节后方,再呈弓形弯向左后下方至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沿脊柱左前方下行,穿膈的主动脉裂孔入腹腔,至第4腰椎体下缘分为左、右髂总动脉。主动脉以胸骨角平面为界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其中降主动脉又以膈的主动脉裂孔为界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
升主动脉:自左心室发出,于肺动脉干与上腔静脉之间行向右前上方。至右第2胸肋关节的后方移行为主动脉弓,其根部发出左、右冠状动脉。
主动脉弓:位于胸骨柄后方,自右第2胸肋关节后方弓形向左后下方至第4胸椎体下缘,移行为降主动脉,其后方与气管和食管相邻。在主动脉弓凸侧发出三大分支,从右向左依次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向右上行至右胸锁关节的后方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胸主动脉:是胸部动脉主干,发出壁支和脏支。壁支包括9对肋间后动脉和1对肋下动脉,由胸主动脉后外侧壁发出,主干分别走行于第3-11肋间隙和第12肋下方(第1、2肋后动脉由锁骨下动脉发出)分支分布于脊髓、背部的肌肉和皮肤、胸壁和腹壁上部等处。脏支细小,有支气管支、食管支和心包支,分别分布于气管、支气管、食管和心包。
腹主动脉:是腹部动脉的主干,亦发出壁支和脏支,脏支远比壁支粗大。脏支分为成对脏支和不成对脏支两种。成对脏支包括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和睾丸动脉(卵巢动脉),不成对脏支包括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
髂总动脉:由腹主动脉分出后,沿腰大肌的内侧下行至骶关节处分为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髂内动脉是盆部动脉的主干,为一短干沿盆腔侧壁下行,分布范围包括盆内脏器以及盆部的肌肉。其分支亦有壁支和脏支两种。壁支包括闭孔动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脏支包括脐动脉、膀胱下动脉、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
髂外动脉沿腰大肌内侧缘下降,经腹股沟韧带中点的深面至股前部,移行为股动脉。股动脉是髂外动脉的直接延续,是下肢动脉的主干,在股三角内下行,穿过收肌管后出收肌腱裂孔至腘窝,移行为腘动脉。在腘窝的深部下行,至腘肌的下缘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此外,足背动脉是胫前动脉的直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