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别名寇脱、离南、活莌、倚商、花草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通草在药店可以买到。
通草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生于海拔2800m以下向阳肥厚的封中,或栽培中于旋转中,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到地。
秋季选3年以上的杆株,割取合适的木茎,趁鲜切成段,用细木棍或圆竹筒捅出髓部,轻轻理直,晒干放置干燥处。
扩展资料:
喜温暖湿润、不耐旱、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红壤、棕壤、褐土、砂质土中均生长良好,尤其适宜在土层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表现为生长快、株形大、产量高。
农家肥必须充分腐熟才能使用,按禽畜粪15吨/公顷、磷肥3000千克/公顷的量拌匀,淋湿,以手握指缝见水为度,起堆后盖上黑色地膜,边缘用泥土压实堆沤。
当粪堆中心温度达70℃左右、堆沤达20天以上时进行翻堆,将上层翻于下层、边层翻于内层,翻堆次数视肥料充分腐熟细碎而定,加入生物菌种一同堆沤,能提高肥效、抑制有害菌。
通草,落叶木质藤本。茎纤细,圆柱形,缠绕,茎皮灰褐色,有圆形、小而凸起的皮孔;芽鳞片覆瓦状排列,淡红褐色。图片如下
掌状复叶互生或在短枝上的簇生,通常有小叶5片,偶有3-4片或6-7片;叶柄纤细,长4.5-10厘米;小叶纸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2-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圆或凹入,具小凸尖。
扩展资料
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通脱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生于海拔2800m以下向阳肥厚的封中,或栽培中于旋转中,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到地。秋季选3年以上的杆株,割取合适的木茎,趁鲜切成段,用细木棍或圆竹筒捅出髓部,轻轻理直,晒干放置干燥处。
通草茎髓呈圆柱形,长20至40厘米,直径1至2.5厘米。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有浅纵沟纹,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显银白色光泽,中央有空心或半透明薄膜,纵剖面呈梯状排列,实心者少见。无臭,无味。以条粗壮,色洁白,有弹性,空心有隔膜者为佳。
通草是一种中药,长得象灯心,质地象海绵泡沫一样,一条条圆圆长长的.主治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用于湿温尿赤、淋病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等症。一般中药店都会有的卖。但买的时候最好去正规地方买,可千万别上当买成关木通,另外通草对气阴两虚,内无湿热及孕妇要慎服。
别名 大通草、通花、方草。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 (Hook.) K .Koch的茎髓。
生于向阳山坡、屋旁、路边及杂木林中。主产台湾、贵州、广西、云南。
白色条状似海棉的中药应该是通草。
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Hook.)K.Koch的干燥茎髓。秋季割取茎,截成段,趁鲜取出髓部,理直,晒干。
主治:用于湿热淋证,水肿尿少,乳汁不下。
功能:有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的功效。
生理特性:
品呈圆柱形,长20~1000px,直径1~62.5px。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有浅纵沟纹。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显银白色光泽,中部有直径0.3~12.5px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纵剖面呈梯状排列,实心者少见。气微,味淡。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去恶虫。
2、《别录》: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治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折, 鼻息肉,堕胎,去三虫。
3、《本草纲目》:通草烧研酒服,治洗头风。
叶背及花序被白或褐色星状毛;髓大,白色,纸质。叶大,聚生茎顶,直径50~70cm,5~11掌状分裂,裂片又2~3裂,基部心形,全缘或有粗齿,叶柄粗长;托叶膜质,锥形,基部合生。
多数球状伞形花序集成大型复圆锥花序;花小,花萼不显;花瓣4,白色,雄蕊4;子房下位,2室,花柱2,离生。核果状浆果扁球形,紫黑色。
通草
别名 :大通草、通花、方草。
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 (Hook.) K .Koch的茎髓。
生于向阳山坡、屋旁、路边及杂木林中。主产台湾、贵州、广西、云南。花期10~12月。
采制 :秋季砍伐2~3年生的茎,截成一定长度,趁鲜顶出茎髓,晒干,切片。
性状: 茎髓呈圆柱状,长30~60cm,直径1.2~3cm。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有纵细纹。质轻松,断面白色,有光泽,中央有直径0.6~1.5cm的半透明圆形隔膜;纵剖面可见隔膜排列整齐。
化学成分 :含肌醇(inositol);并含多聚戌糖、多聚基戌糖,以及阿拉伯糖、乳糖、半乳糖醛酸等。
性味:性微寒,味甘、淡。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用于湿温尿赤、淋病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