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女士72岁,最近检查肺部发现有肿瘤
。没有明显症状,自觉胃部涨,饮食欠佳,患者30多岁得过肺结核。经CT检查怀疑肺癌,建议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再进行化疗。有人说穿刺有一定危险,现在很犹豫。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是一项安全的诊断手段,弥补了纤支镜活检和B超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不足,提高了肺占位的诊断率。
以往对于肺周围型病变由于缺少必要的手段,依靠对症治疗后复查的方法,既容易延缓病情又消耗费用。对距离胸壁近且瘤体积大的肿块,可用B超引导穿刺,而瘤体直径在3
cm2
以下的不易定位。由于B超技术的特点及操作方法,使这项技术具有较大局限性,而CT引导肺穿刺活检术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
为了提高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准确率,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术前应了解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认真选择适应证;
若有增强扫描,应选择强化明显的部位进行穿刺,应尽量选择病灶大的层面为穿刺靶部位,并应避开液化坏死组织;
术前麻醉效果要好,否则患者配合不良;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患者取最舒适体位,对其进行呼吸训练,取得患者较好的合作,降低操作的难度,力求每次进针即取得满意的组织,减少肺组织的损伤,尽量避免在不同点反复穿透胸膜,这样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术中操作者应熟练、准确,尽量缩短每次穿刺时间,以减少靶灶出血对获取准确标本的影响;
术后痰中带血者,临床怀疑恶性肿瘤且对标本不满意者,术后应行痰细胞学检查,因穿刺引起癌灶内癌细胞脱落并沿气管排出。
穿刺手术是目前最流行的活体检测微创手术,就是将一根细长的导管插入被检查者体内,吸取疑似病变部位的活体组织,取出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各种状态,依次得出诊断依据。这种手术能够有效的检测多种细胞病变疾病,例如器官纤维化,癌症等。类似的手术还有肝穿刺,肾穿刺等。该手术确诊程度很高,对被检查者的器官损害比较大,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老人主要是存在心理上的畏惧,需要你们家人进行疏导和沟通。为了老人的健康,还是希望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祝老人家早日康复!
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肺癌诊断的一种方法。早在数十年前就有人利用这种方法来诊断肺癌,但是由于受到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像放射学、病理学、穿刺器械等,这种检查方法并没有在临床上得到较大的开展。
你好,肺穿刺是通过气管镜穿刺气管或者肺部的病变组织,取出组织后做病理,确定疾病的病因,一般要5天到一周出报告的
肺部穿刺会使用麻醉药进行局部麻醉,进行局麻时存在轻微疼痛,类似于平时进行肌肉注射或者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感觉。大部分病人局部麻醉后再用穿刺针进行穿刺时不会存在明显疼痛;小部分病人对疼痛比较敏感,或疼痛阈值比较低,可能会有一些不适感,但不会产生剧烈疼痛;个别病人会产生胸膜反应,属于胸膜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此类患者主要表现为植物神经反应,病人会觉得有虚汗、心慌等感觉,但并不是疼痛。
患者可能还会关注局部麻醉药时间过后,也就是45分钟后是否存在疼痛,一般情况下在做肺穿刺时当穿刺针拔出体外后,不会再有后续的疼痛反应,有一些疼痛阈值确实比较低的病人会有胸部不适感,穿刺后24小时内可以给予适量镇痛药。超过24小时疼痛会完全消失,病人不会有任何不适感。
如果肺部肿瘤性质不明,不能切除或病人难以耐受手术,需要病理结果指导进一步治疗,可以在CT引导下做肿物的穿刺。
如果病人体质好,肺部肿物高度怀疑肺癌,手术估计可以完整切除的,不建议做穿刺。因为1.如果是肿瘤,肿瘤细胞会顺穿刺孔掉出肺外,引起胸膜腔种植,早期变晚期;2.如果由于没穿刺到肿瘤,而穿刺结果报告是炎症时,会引起误诊,使病人医生误认为是炎症而错过了治疗手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