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代表什么寓意 (laohu)

2023-03-31 9:05:06 健康资讯 段婆

虎象征压倒一切、所向无敌的威力;虎象征着权力、热情和大胆。

中国人自古就喜欢虎,虎是强壮、威武的象征,也是代表吉祥与平安的瑞兽;同时,虎又是兽中之王,代表威严,权利,荣耀。

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英文名:Tiger):是哺乳纲的大型猫科动物;毛色浅黄或棕黄色,满身黑色横纹;头圆、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显著;四肢健壮有力;尾粗长,具黑色环纹,尾端黑色。

历史记载:

在民间文化中,老虎寓意着吉祥。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一书中记载:“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这表明,至少在汉代,老虎就被视为阳的象征,可以驱邪。颇有古风的人家,往往会在厅堂间悬挂猛虎下山图,以此来为宅院辟邪驱鬼。

虎的美好寓意在民俗活动中也多有体现。如古代过端午节,要在小孩的额头上用雄黄粉画一个象征老虎的“王”字。黄河流域一带民间,一直有给儿童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的习俗,也是希望孩子平平安安、百无禁忌,长得像小老虎一样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

此外,由于虎是阴的象征,所以也产生了不少关于老虎与死亡的典故。如商议杀伐之事的白虎堂,《水浒传》中林冲误入白虎堂而引发高太尉陷害,以及被认为晦气的“白虎星”等等。

总之,在不同的语境层面下,老虎的形象徘徊在阴阳之间。犹如西方的玫瑰花,既用于葬礼送花,与死亡相关,也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laohu(老虎)

老虎的特点和外貌

老虎的特点和外貌

老虎的特点和外貌,老虎在现代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甚至能见到而且也是在动物园或是电视中,现在很多人也逐渐忘记了老虎有百兽之王的称呼,以下了解老虎的特点和外貌。

老虎的特点和外貌1

特征:老虎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猫科动物,也是陆地上数一数二的掠食者。东北虎是最大的猫科动物,也叫西伯利亚虎,性情凶猛,是独居动物。

外形特征:四肢健壮,腿短而粗,后腿 力量大,尾长而有力,体表布满花条纹,额头有个近似于王字的的图案。

老虎: 大型猫科动物;毛色浅黄或棕黄色,满有黑色横纹;头圆、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显著;四肢健壮有力;尾粗长,具黑色环纹,尾端黑色。

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由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以至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也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

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不会爬树。由于林区开发、人口激增,过去偏远地区都已发展为村镇,虎亦常到林区居民点附近觅食。虎多黄昏活动,白天多潜伏休息,没有惊动则很少出来。虎的活动范围较大,在北方日寻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南方西双版纳因食物较多则活动距离较短。

发情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2月份,发情期间,虎的叫声特别响亮,能达2千米远。怀孕期105天左右,每产1-5仔,通常2仔,新生虎仔重约1千克,哺乳期5-6个月,雌虎和幼仔在一起生活2-3年,在此期间雌虎不发情,故在自然条件下雌虎要每隔2-3年才能繁殖一次。雌虎3年龄时性熟,雄虎要更晚些。虎的寿命一般20-25年。

由于人类的猎杀和野外栖息地碎片化,虎成为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目录濒危动物。2016年调查显示,全球野生虎的数量为3890只。

老虎的特点和外貌2

老虎的外形特征

虎属于猫科动物,豹亚科,豹属中的5个种中其中一种,另外4个种为狮、豹、美洲豹、雪豹。

老虎的身体强健,前肢发达,头部很大,尾巴约为身体的一半长。它的皮毛浓密而厚重,颜色在橙色和棕色之间变化,腹部有白色的区域,每个个体身上都有独特的垂直黑色条纹,条纹有利于在植被中伪装。老虎是仅有的几种条纹猫科动物之一。当老虎被剃毛时,它的皮毛图案仍然可见,这并不是由于皮肤色素沉着,而是由于嵌在皮肤里的毛囊所致。它们的颈部和下颚长着像鬃毛一样浓密的毛发和长长的胡须,尤其是在雄性身上。瞳孔呈圆形,有黄色的虹膜。小而圆的耳朵背面有一个突出的白色斑点,周围环绕着黑色。这些点被认为在种内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老虎的头盖骨与狮子的头盖骨相似,前额区域通常不那么凹陷或扁平,而枕后区域略长一些。狮子的头骨显示出更大的鼻腔开口。由于这两个物种的头骨大小不同,下颚的结构是它们鉴别的可靠指标。老虎有相当坚固的牙齿,它有些弯曲的犬齿是现存猫科动物中最长的。

在雄性和雌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性别二型性,雌性的体型始终小于雄性。在大型老虎中,雄性和雌性的体型差异更大,雄性的体重是雌性的1.7倍。雄性的前爪爪垫也比雌性的更宽,这使得性别可以通过脚印来判断。据推测,不同老虎种群的体型可能与气候有关,可以用体温调节和伯格曼定律( 同一种类恒温动物的体形会随着生活地区纬度或海拔的增高而变大)来解释,也可以用现有猎物的分布和体型来解释。

一般来说,雄性的身体长度在2.5-3.9米之间,体重在90-306公斤之间,头骨长度在316-383毫米之间。雌性的身体长度从2.0-2.75米不等,体重约65-167公斤,头骨长度在268-318毫米之间。无论哪种性别,尾巴的长度都在0.6-1.1米。孟加拉虎和西伯利亚虎是肩高最高的猫科动物,它们也被列为有史以来最大的猫科动物。巽他群岛(马来群岛西南部的一系列岛屿)的老虎比亚洲大陆的小,体重也轻,很少超过142公斤。

大型雄性西伯利亚虎(即东北虎)的体长超过3.5米,体重至少达到300公斤。这比苏门答腊虎75-140公斤的体重要重得多。在肩部,老虎的身高可能在0.7-1.22米之间。孟加拉虎雄性的鼻子到尾根的总长度在2.7-3.1米之间,体重在180-258公斤之间,而雌性的长度在2.40-2.65米,体重在100-160公斤之间。在印度北部和尼泊尔,体重的平均值更大,雄性体重可达235公斤,而雌性平均体重为140公斤,野生个体的体重记录表明它们比野生西伯利亚虎重。

西伯利亚虎

据报道,世界上最大的野生虎体长为3.38米。圈养老虎中最重的是西伯利亚虎,重465公斤。在有记录以来,最重的野生老虎是1967年被射杀的一只来自印度北部的孟加拉虎,据称,它重达388.7公斤,但它在被杀死前吃了一顿大餐,如果没有这顿大餐,它的体重会明显减轻。

颜色不同的变种

白虎缺乏黄色的色素,有深褐色的条纹和蓝色的眼睛。这种色素沉着的改变是由一个突变基因引起的,是作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突变基因。它不是白化病,因为黑色部分几乎不受影响。20世纪初至中期,印度奥里萨邦、比哈尔邦、阿萨姆邦和中央邦的雷瓦地区都有白虎的记录。当地的印度王公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饲养老虎,并把一只白色雄性老虎和它正常颜色的女儿养在一起,他们有白色的幼崽。为了保持这种隐性性状,圈养繁殖中只使用了少量的白色个体,导致了高度的近亲繁殖。近交退化是是造成圈养白虎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白虎出现斜视、死产、畸形、早逝等诸多问题,其他生理缺陷包括腭裂和脊柱侧弯。

真正的白化虎确实存在,可以被称为“雪白”老虎。在这种颜色改变中,条纹是非常微弱的,而尾巴有淡红棕色的环。

金虎,另一种颜色的变形,有淡金色的皮毛,金色及红棕色的条纹。这些类型在野外很少有记录。

老虎的特点和外貌3

老虎的寓意和象征

1、老虎象征着权威,寓意着吉祥。

2、人最害怕老虎也敬佩老虎,老虎也是将军的象征龙是皇帝的象征如果没了老虎保护龙的江山也作不安稳,而且老虎也是陆地第一猛兽 第一名老虎真正的.亚洲霸主尤其东北虎也是第一大猫科动物号称白兽之王。

3、虎为十二生肖之一,排行第三,称为寅。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词·红苗》诗:“织就班丝不赠人,调来铜鼓赛山神,两情脉脉浑无语,今夜空房是避寅。”寅为虎,谁敢违背避寅习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会伤害他们。 是一些地方民间流传的避寅习俗。

东北虎,也叫作满洲虎。《满洲源流考》转载《魏书》勿吉国,南有徒太山,魏言“太白”,有虎豹熊狼不害人,人不得山上溲污,行迳山者,皆以物盛去。可见古代的长白山中的虎等猛兽皆被视为神物。后世闯山挖参之人尊老虎为“山神爷老把头”,或从“山参爷”或从“老伯都”等有一定关联,老虎与挖参人的故事至今流传有很多。

满语中老虎音为“tasha”,即塔斯哈。别名“bedu”即伯都,亦名“李耳”音为“lingsika”,亦名“李父”为“tarfu”,亦名“xusha”,须斯哈,亦名“於兔”即“utu”。满语中母虎为“biren”,盖伯依热恩。公虎为“muhan”盖即穆罕。三岁之虎叫作“xurgan”,须尔敢。

老虎在满语中的特别之称呼甚多,此中的“李耳”与云南黎族的语言内涵相似,据说黎语中“李耳”为母虎之意、“李聃”有“虎头”之意。故有学者认为“老子”的称呼和老虎信仰有关系。

道教尊崇老虎,被认为是护法神,张天师手持七星宝剑,座下黑虎降妖伏魔,为民除害。道教信仰的财神赵公明也是坐骑黑虎,所以也叫作黑虎玄坛将军。道教信仰的西王母,也叫作“黑虎女神”,据说她的使者和坐骑也是老虎。在道教民间信仰中还认为老虎是土地爷的坐骑。在土地庙内,必定供奉老虎,叫做虎爷。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称四象,中国神话中的四方之神灵,白虎也代表着西方。虎常常与龙在一起,在道教中独具象征意义,如外丹家则以龙喻水,以虎喻火。内丹家则“神者是龙,气者是虎”,故而也是一种道名言的暗语,如《性命圭旨》即有“龙虎交媾”之歌。

老虎梵文发音为“vyaghra”,藏文发音为“sTag”,与满语的发音有几分相近。在佛教中有“舍身饲虎”的佛陀本生故事之外,老虎还被视作“风大”的象征,常常与火大象征的金翅鸟、地大象征的狮子、水大象征的龙,作为四方的瑞兽。

在婆罗门教中,虎皮最初是湿婆的象征。湿婆杀了“欲虎”,用其皮制作了他的禅修坐垫,这个传统后来融入了印度教和佛教,成为大瑜伽士、大成就者的坐垫,代表降伏嗔毒。一般佛教众鹿皮象征慈悲,虎皮象征忿怒,所以很多的忿怒本尊都是身着虎皮裙的形象。

比如宗喀巴大师至尊五见唐卡中,其中一幅宗喀巴大师显现为大瑜伽士形象即骑着猛虎坐骑。所谓“至尊大师骑着可怖的猛虎,示现瑜伽师的`装束,身红色,眼鼻特大,右手持火焰剑举向天空,左手捧满储甘露的颅器,红色发髻上束蓝绸以骨饰而为庄严,极露笑颜,容光焕发,有八十位大成就者随从围绕”。

又如无教派运动的《利美之光:黑如噶五兄弟》中的秋吉林巴唐卡也是骑猛虎的大瑜伽士形象,代表着降伏事业的成就。

此外佛教护法祥寿五姐妹中的“慧贞佛母”,藏文名称为“米玉洛桑玛(Miyo Lozangma)”,身黄色,一面二臂,右手施敬奉宝物的手印,左手捧一装满粮食的珍宝盘,慈眉善目,饰以各种珍宝璎珞、耳环、镯钗。座下骑一猛虎,代表着南方宝生部,彰显佛功德,世间寓意衣田具足。

老虎的特点有哪些?

老虎的特点有:

虎的体态雄伟强壮高大,毛色绮丽,从北而南呈黄色到红色渐变,有深色条纹。头圆,吻宽,眼大,嘴边长着白色间有黑色的硬须,长达15厘米左右。

颈部粗而短,几乎与肩部同宽,肩部、胸部、腹部和臀部均较窄,呈侧扁状,四肢强健,犬齿和爪极为锋利,嘴上长有长而硬的虎须,全身底色橙黄。

腹面及四肢内侧为白色,背面有双行的黑色纵纹,尾上约有10个黑环,眼上方有一个白色区,故有“吊睛白额虎”之称,前额的黑纹颇似汉字中的“王”字,更显得异常威武,因此被誉为“山中之王”或“兽中之王”。

扩展资料:

老虎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由于林区开发、人口激增,过去偏远地区都已发展为村镇,虎亦常到林区居民点附近觅食。虎多黄昏活动,白天多潜伏休息,没有惊动则很少出来。

虎的活动范围较大,在北方日寻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南方西双版纳因食物较多则活动距离较短。基本上是夜行动物,不过在有些远离人类的保护区里,这些家伙们白天也出来溜达。在寒冷的北部居住的虎有时在白天也得出动四处捕食。

虎不喜欢炎热的天气,因为它们缺少汗腺,夏季到来之后它们总会四处找树阴躲着。由于游泳技术高超,它们更是十分热爱游水,炎热地区的虎特别喜欢在水塘泡澡嬉戏。不过它们的爬树本领就远比不上游泳技能了,估计这是体型太大太重所致。

什么是老虎

老虎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它的分布仅限於欧亚大陆的东部。

虎大约於100万年前起源於亚洲东北部,属猫科,后来逐渐南移。

世界上的虎只有一个种类,但根据其身体结构、生活习性、毛皮深浅进行细分,可以分成8个亚种。

目前仅存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和苏门达腊虎5个亚种,而中亚虎、巴厘虎和爪哇虎已经绝种。

我国除苏门达腊虎外有四个亚种,是虎种类最多的国家。

由於老虎雄姿矫健,仪态威严,气势威猛,前额又有一"王"形斑纹,被人类称为"山中之王"。

由於老虎外貌雄健,气势威猛,前额又有一"王"形斑纹,所以在人们心目中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被誉为"兽中王"、"山大王"。

中国人喜爱虎,民间历来视它为审美的对象,并由此生出"老虎崇拜"和"虎文化"。

老虎全身是宝,药用价值很高,曾为人类健康做出重要贡献。

虎又是很好的观赏动物,动物园中是否有虎是衡量其档次和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志。

虎在生态系统中处於生态锥体的顶部,是衡量一个生态系统是否保持平衡的重要指标,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说起老虎,大多的印象是凶猛威武,下山吃人的野兽。

但其实除了那身虎皮,斑驳尊贵,透着王者气质。

其实,老虎全身都是宝。

虎骨虎尿虎鞭,没有哪一样摆出来不是震住人的。

所以这也给老虎带来了诸多威胁。

就象影片结尾字幕那样,东南亚以前有十万只老虎,到现在却已不足5000了。

这完全是个迫临灭种的数字。

虎 是最大的猫科动物,一般体重可达380多公斤,会爬树善游泳,虎居山林、灌森和野草丛生的地方,喜独处无固定居所。

昼伏夜出,独来独往,单独自强出猎。

实际上虎不主动攻击人类,吃人的事更是极罕见,大都是那些年老体衰或受伤的虎无奈所为。

虎孕期3月,虎通常一胎只生两只幼虎,最多不超过四只,但成活率很低,母虎要等幼虎能够独立生活了以后,再生第二胎。

近年虎的生存环境受到人类的严重破坏,野生虎仅有数千只,成为濒临绝种的珍稀动物,我国已把虎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孤独感人的老虎皇(育 幼)

当雌虎怀孕后,雄虎会不告而别,让雌虎独自产子、哺乳和觅食育幼。

雌虎生了小虎之后,性情特别凶猛、机警。

一有猛兽侵犯,母虎就发出信号,要小虎退到它那儿藏好,有时,母虎甚至故意暴露自己,吸引敌人,保全小虎。

当它要独自去寻找食物时,总会先小心地把小虎藏好,回窝时也不走原路,从山岩边溜回来,不留下任何痕迹。

当小虎五、六个月大时,就断奶了,母虎只用猎物的肉餵养它们。

这一时期,母虎和小虎没有固定的窝,母虎用口衔著小虎,把它们一个一个地从这个窝移到另一个窝。

一般认为,在小虎成长过程中,雄虎不仅不承担哺育责任,反而会伤害小虎,但是动物学家观察到,母虎和小虎碰到虎爸爸的时候,有时会亲热地打招呼;有时,虎爸爸也会去拜访母虎和小虎,它们被允许生活在它的领土上。

老虎是世上最人们受欢迎的动物

老虎外表很善良可爱,又有一副发号施令、高高在上的样子,但老虎更多的给人一种尊贵、高贵和辨别能力强的内涵感觉。

不会被超越的孤独高傲威严自信十足威猛气势皇者气质,一身黄金身衣造型斑驳尊贵透露象徵着中国皇帝气派感觉。

虽然虎能吃人,但吃人并不是虎的本性,一般说来,虎仍然是怕人的。

它天性谨慎多疑,生活在远离人烟的地带,主要以各种食草动物为食,一般不会攻击人类。

即使由怕人变为吃人,也往往是迫不得已的。

比如由于年老或受伤,使虎无法追捕到善于奔跑的食草动物,迫于饥饿,只好挺而走险去攻击人。

或者是因为生态环境的改变,使其栖息的森林、草原等遭到大面积的破坏,草食动物数量锐减,使虎的食物匮乏,不得不闯入村庄,捕食家畜,也不可避免地要和人发生冲突。

一只虎一旦尝到吃人的“甜头”,便会逐渐成为“吃人虎”,因为它会发现人比草食动物更容易捕获。

如果这只“吃人虎”是雌兽,还可能会把这种吃人的嗜好传给它的后代。

但是,只要正常的生态平衡得以维持,使虎得到足够的食物,虎是不会对人类造成威胁的。

不幸的是:“虎无伤人意,人有害虎心”。

历史上人类一直将虎当作害兽而除之,从而也演绎出许多惊心动魄的打虎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如《水浒传》中脍炙人口的“武松打虎”。

不过,武松在景阳冈上赤手空拳便将一只吊睛猛虎打死,这不过是小说作者用妙笔生花的文学创作手法表现出来的英雄形象,同科学事实毕竟是两码事,人类如果不借助武器或工具,是难以同虎匹敌的。

在本世纪50?/FONT60年代,华南虎在广东、湖南、江西和福建一带还有一定数量,因此在当时被认为是害兽。

甚至到了70年代,当地 *** 还将组织打虎作为一项“重要的议事日程”。

由此也在广东北部山区的阳山县造就了一个名叫邓士防的著名“打虎英雄”,一生打死过100多只虎、豹等猛兽,其中华南虎便有20多只。

为了重奖这位身手不凡的勇士,当地人武部门还专门奖给他一支半自动步枪。

可悲的是,从那时起,华南虎便已经遭到了灭顶之灾。

当80年代以后,人们发觉华南虎的数量急剧下降,准备予以保护的时候,已经为时晚矣,残存的华南虎种群已经所剩无几,在野外灭绝的后果终于难以挽回。

时代已经发展到今天,人们的传统观念应该进行彻底的改变。

违法猎虎之人,即便是赤手空拳,也绝不是什么英雄好汉,而是不折不扣的罪犯,必将受到法律的惩罚。

但是,由于在我国以及东亚地区各国的传统医学中,虎骨是一种重要而昂贵的药材,以麻油炸酥,研末,或泡酒制成的虎骨酒、虎骨粉、虎骨膏等,有强筋健骨、怯风定痛、镇静安神的功能,可以用来治疗筋骨痿弱、风湿痹痛、惊悸癫痫、足膝无力、健忘失眠等症,此外,虎鞭是重要的滋补品,虎须能治疗牙痛,虎睛可以治疗癫痫病,虎胆可以治疗儿童惊厥病,虎脑可以治疗浑身酸懒和生疮、长癞,虎尾可以治疗皮肤病,虎的全身各个部位几乎都可以制成灵丹妙药。

色泽斑斓的虎皮,更是人们炫耀自己财富、地位和虚荣的装饰。

因此,国际上的虎骨、虎皮贸易是造成虎走向灭绝的罪魁祸首之一。

不断高涨的价格,也使得很多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1993年10月,吉林省珲春市马滴达乡五道沟村农民王立民、邹常忠、王立明、邹常城等4人,携带3支猎枪、6条猎狗到马滴达乡四道沟西南岔腰岗山打猎,恰好遇到风倒木后面站立的一只东北虎,当即纷纷开枪射击,将虎击毙后肢解,取下虎皮、虎鞭和虎骨收藏,准备伺机售出。

直到1997年9月中旬,才被珲春林业公安局根据线索深追细挖,逮捕归案,分别被判出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使他们受到了法律制裁。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暴利,还将黑手伸向了动物园中饲养的虎。

1997年11月19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西拉木伦公园中,案犯将一只名叫“虎妞”的6岁的东北虎雌兽杀死后,携带剥去的虎皮弃尸而逃。

昔日活蹦乱跳的东北虎变成了地上一团血肉模糊的尸体,现场情况惨不忍睹。

虎是自然界重要自然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绝灭,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

特别是作为我国特产的虎亚种,华南虎已经到了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再不及时挽救,就必将步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的后尘,从我们面前消失,正如世界著名猫科动物专家杰克逊先生所说的:“到本世纪末,只能剩下纸老虎了。

”因此,对于虎这一物种来说,我们只剩下最后的一个机会了,现在已经无暇谈论其在生物学、生态学,以及文化、历史、艺术、经济等各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而是不遗余力地努力,使这一珍贵物种不在我们的地球上消失。

老虎是什么样子?

老虎的形态特征:

虎的体态雄伟强壮高大,毛色绮丽,从北而南呈黄色到红色渐变,有深色条纹。头圆,吻宽,眼大,嘴边长着白色间有黑色的硬须,长达15厘米左右。

颈部粗而短,几乎与肩部同宽,肩部、胸部、腹部和臀部均较窄,呈侧扁状,四肢强健,犬齿和爪极为锋利,嘴上长有长而硬的虎须。

全身底色橙黄,腹面及四肢内侧为白色,背面有双行的黑色纵纹,尾上约有10个黑环,眼上方有一个白色区,故有“吊睛白额虎”之称,前额的黑纹颇似汉字中的“王”字,更显得异常威武,因此被誉为“山中之王”或“兽中之王”。

生活习性:

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每只虎都有自己的领地。当雄虎和雌虎巡视领地时,会举起尾巴将有强烈气味的分泌物和尿液喷在树干上或灌木丛中,界定自己的势力范围。

有时也会用锐利的爪在树干上抓出痕迹,或在地上打滚,留下虎毛,以界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尽管虎是独居动物,并有着自己的领地,公虎仍可能常和自己的配偶及孩子们待在一起。

成年虎,尤其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间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未知是否长期性)相互协作,共享收获。一个公虎的领地内可能有不止一只雌虎,不过雌虎之间的领地未必交叠。

老虎有什么特点?

1.特性: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不会爬树。由于林区开发、人口激增,过去偏远地区都已发展为村镇,虎亦常到林区居民点附近觅食。虎多黄昏活动,白天多潜伏休息,没有惊动则很少出来。虎的活动范围较大,在北方日寻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南方西双版纳因食物较多则活动距离较短。

2.虎是大型猫科动物;毛色浅黄或棕黄色,满有黑色横纹;头圆、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显著;四肢健壮有力;尾粗长,具黑色环纹,尾端黑色。

3.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由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以至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也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

4.由于人类对老虎的过度捕杀以及对野外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导致老虎的数量减少和野外栖息地缩小,现老虎已成为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拯救老虎”行动已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英文名:Tiger): 大型猫科动物;毛色浅黄或棕黄色,满有黑色横纹;头圆、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显著;四肢健壮有力;尾粗长,具黑色环纹,尾端黑色。

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由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以至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也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

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不会爬树。由于林区开发、人口激增,过去偏远地区都已发展为村镇,虎亦常到林区居民点附近觅食。虎多黄昏活动,白天多潜伏休息,没有惊动则很少出来。虎的活动范围较大,在北方日寻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南方西双版纳因食物较多则活动距离较短。

发情交配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2月份,发情期间,虎的叫声特别响亮,能达2千米远。怀孕期105天左右,每产1-5仔,通常2仔,新生虎仔重约1千克,哺乳期5-6个月,雌虎和幼仔在一起生活2-3年,在此期间雌虎不发情交配,故在自然条件下雌虎要每隔2-3年才能繁殖一次。雌虎3年龄时性成熟,雄虎要更晚些。虎的寿命一般20-25年。

由于人类的猎杀和野外栖息地碎片化,虎成为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目录濒危动物。2016年调查显示,全球野生虎的数量为389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