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肌修复其实可以通过训练运动,或者做盆底肌操以及提肛法都是可以为盆底肌很好的修复的。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辅助机器治疗,让机器对已经拉扯过的肌肉进行修复,让肌肉变得有弹性。基本上每一个产妇都得做产后修复,不管是剖腹产还是顺产的女性,或多或少盆底肌都会有所损伤。
做训练活动,通过提肛法来修复
大部分产后女性都会出现盆底肌松弛的问题,其实盆底肌松弛,可以在产后通过训练来拯救。提肛法或者是收缩运动,都可以让盆底肌松弛的肌肉有所缓解。每日坚持这样做,盆底肌就可以恢复的有弹性,而且盆底肌的修复时间,最好是在产后42点就开始练习。在吸气时加紧肛门,呼气时放松肛门,每天做3~4次,每次30次左右。
机器恢复盆底肌,肌肉有弹性
产后出现盆底肌受损的情况是很正常的,为了能够让盆底肌恢复到最好的状态,我们可以做产后修复。我们可以在医院里面做凯格尔运动,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机器提高盆底肌肉的力量,收缩阴道和肛门的肌肉,进行盆底肌的修复。也可以通过电磁疗等生物反馈训练方法进行治疗,这些都比较常见。
不管顺产还是剖腹产,大部分女性都需要做
其实女性盆底肌松弛这很正常,因为室友怀胎孩子压迫盆底肌时间比较长,让盆底肌的肌肉出现松弛的问题。盆底肌松弛非常简单,在产后通过训练就可以修复盆底肌肉松弛的症状。长期的正确做训练可以有助于提升肌肉的力量,可以防止子宫脱垂,也可以恢复盆底肌肉的张力,那种方法都是贵在坚持的坚持下去就可以恢复好
产妇在自然分娩后,由于胎头的压迫作用、分娩期胎头对盆底肌肉的挫伤,还有产后盆底没有及时的恢复等多种情况就会造成盆底肌肉的损伤。盆底肌肉损伤表现为阴道松弛、盆腔脏器脱垂,还有阴道前壁和后壁的膨出。而对于产妇,如果试图避免盆底肌的挫伤则应在孕期和分娩期避免盆底肌受伤的因素,在产后也应积极的进行盆底肌恢复训练,使盆底肌迅速恢复正常,并尽快达到正常的盆底结构。
恢复盆底肌的运动分为孕妇自发运动,还有借助于医疗机构的运动。自发运动就可以进行缩肛运动,学名叫凯格尔运动。即憋紧阴道的肌肉,收缩肛门,动作持续坚持几秒钟以上,直到盆底肌肉有发酸发胀感觉时再彻底放松,休息几秒钟后再次进行收缩。这种缩肛运动还有收缩阴道的运动每天持续30分钟左右,此为自我训练。
如果盆底肌肉受伤的程度很重,通常通过自我的调节没有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时,则需借助医疗机构使盆底肌肉恢复。在医疗机构中,一般产科或康复科均存在这些方面相应的训练。借助于医生做恢复盆底肌肉的动作训练,再加上电极的刺激,刺激肌肉收缩可以达到加快盆底肌恢复的目的。
修复盆底肌有很多种方法:
1.可以自行运动,经常进行缩肛运动可以锻炼盆底肌肉,这样也可以起到修复盆底肌的作用。
2.可以进行生物电治疗,但是生物电治疗一般是在医院里面进行,可以通过探头电流刺激阴道里面的肌肉,从而让肌肉收缩,达到锻炼盆底肌的效果。平时只要能够坚持运动,对于轻、中度脱垂是有一定好处的。
如果情况比较严重,最好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过程中还要配合医生指导使用消炎和抗感染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拓展资料: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专家介绍说,盆底肌肉就像一条弹簧,将耻骨、尾椎等连接在一起。它围绕在尿道、阴道和直肠开口的周围,支撑着盆腔和腹腔器官,还会协同作用于膀胱、肠和性功能。因此,盆底肌肉和性功能、排尿功能等都有密切联系。
人们总以为,年龄是导致盆底肌肉松弛的主要原因,其实不然。感染、炎症或外伤,才是让盆底肌肉组织发生变化且越来越“松”的关键。生育后的女性不及时锻炼、男性接受了前列腺癌手术,都会使盆底肌肉松懈。肥胖者,喜欢提重物或是站姿不好的人,也会过度牵扯盆底肌肉,使其不再紧致、有力。
预防盆底肌功能失常的方法
14周盆底肌肉训练法简介
专业人士推荐了一套完整的盆底肌肉训练法,需要14周。
第1、2周,包括三组动作:缓慢收缩并放松盆底肌肉,一收一放为一组,每组维持10秒,每天练习3次,每次10组;快速收放,每组2秒,每天练习3次,每次10组;尽可能久地收紧盆底肌肉,每天一次,每次10—30组。
第3—6周:臀部向外转动;尽量将臀部往上提;扭胯,使之尽量向一侧倾斜。以上三组动作每天练习一次,每次10—30下。
第7—10周:站立,缓慢收放盆底肌肉;站立,快速收放盆底肌肉;两腿分开,与肩同宽,缓慢收放盆底肌肉;两腿分开,相当于肩宽的两倍,缓慢收放盆底肌肉;在收放盆底肌肉的同时,完成起立、下蹲的动作。以上动作每天练习一次,每次5—10下。
第11—14周:提肛时小步跳跃;提肛时大步跳跃;提肛时大步冲刺跑。以上三组动作每天练习一次,每次10下。
盆底肌可以通过手术修复吗
盆底肌可以通过手术修复,但是一般来说只有症状严重的患者,比如出现子宫脱垂、 *** 前后壁膨出等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恢复脏器位置和功能。
一般去医院做盆底康复,治疗前通过指检、影像学检查或者盆底电生理评估盆底功能状态,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整体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并用电 *** 生物反馈和磁 *** 等手段改善盆底功能,预防或改善各类盆底疾病,在家中进行盆底肌康复或使用 *** 哑铃,日常生活中锻炼盆底肌,增强盆底功能。
盆底肌修复的最佳时期是什么时候
在临牀当中,女性产后盆底肌修复的最佳时期为产后半年。
通常情况下,女性产后42天,即可进行盆底康复训练,训练包括瑜伽、体操、盆底康复治疗、凯格尔训练等。
医院产后盆底康复仪器通过低频电 *** 促进盆底肌恢复。将 *** 探头置于患者 *** 内,通过电 *** *** 盆底肌肉,调节盆底肌肉收缩频率与力度,促进盆腹收缩协调。
女性产后半年需到医院进行正规盆底康复治疗。建议产后的女性切不可着急恢复身体而过早的进行修复,一定要在专业的医生或者产后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免活动的太早或方法不当,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身体损伤。
盆底肌修复可以怎么做
盆底肌肉松弛,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锻练康复:
一、是凯格尔运动,凯格尔运动是专门来做盆底肌康复训练的。
初级运动者建议平卧位,双手放于身体两侧,依靠意念先收紧会 *** 肌羣,然后放松,之后不断重复这个过程。这一派的特点不在于收紧的时间,而在于数量。一开始可以分组做,每收紧50下为一组,连续进行两组为一次,每天运动三次到四次。等逐渐适应了这一运动量后,可以慢慢加量。注意,不要求速度有多快,只求环环相扣、次次用力。
高级运动者就不用在意时间地点,可随时做。每次坚持10秒,重复50次为一组,每天进行三组到四组。
二、是通过 *** 哑铃,从小哑铃开始,通过哑铃 *** *** 缩紧,逐渐提高哑铃的重量达到加强盆底肌肉的作用。
三、是通过盆底治疗仪的电 *** , *** 盆底肌的收缩运动,来加强盆底肌肉的收缩力量,改善盆底肌的松弛。
产后盆底肌有用的修复方法可以参考以下这一些:
1.做修复运动,譬如说凯格尔运动
第1、2周,包括三组动作:缓慢收缩并放松盆底肌肉,一收一放为一组,每组维持10秒,每天练习3次,每次10组;快速收放,每组2秒,每天练习3次,每次10组;尽可能久地收紧盆底肌肉,每天一次,每次10—30组。
第3—6周:臀部向外转动;尽量将臀部往上提;扭胯,使之尽量向一侧倾斜。以上三组动作每天练习一次,每次10—30下。
第7—10周:站立,缓慢收放盆底肌肉;站立,快速收放盆底肌肉;两腿分开,与肩同宽,缓慢收放盆底肌肉;两腿分开,相当于肩宽的两倍,缓慢收放盆底肌肉;在收放盆底肌肉的同时,完成起立、下蹲的动作。以上动作每天练习一次,每次5—10下。
2.结合修复仪器来做盆底肌修复
原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电刺激,另外一种是生物反馈。
电刺激:根据个人承受的程度,通过探头给予合适的脉冲电流,来促进本体感觉,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使肌肉被动进行收放锻炼及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镇痛等。
生物反馈:生物反馈结合场景反射训练,可以让产后妈妈直观感受平时不容易察觉的信号,这样增强盆底的感受和自身功能状态的认识。生物反馈强化了产后妈妈主动参与的意识,指导产后妈妈进行正确的,自主的盆底训练,增强了对肌肉的控尿能力,恢复盆底肌肉的协调性,盆底肌力和弹性,恢复盆底功能,同时预防并治疗产后尿失禁,脏器脱垂等盆底障碍性疾病。
盆底康复训练器是专为女性设计的,符合女性生理结构特点,用于锻炼盆底肌肉收缩练习的辅助器,目前来说易舒美在这方面做的还可以,毕竟已经做了二十年了。在增强盆底肌力,改善盆底血液循环,维持盆底康复这三方面都有效果。
盆底肌修复的方法是非常简单的,首先在地板上面平躺好,把双膝进行弯曲,使左手的手掌放在腹部的纽扣上面,做吸气呼气的运动,把头部与双肩从地板上面抬起来,并且把右手移动到大腿附近的膝盖部位,使腹部得到一定的拉紧,感觉到伤口的状况,如果伤口是三指宽或者是更宽的话,对这个动作要暂缓,可以从大腿以及骨盆的锻炼开始,如果伤口比较窄的话,可以轻松的把头部与双肩抬起来做十六次,这样就可以做腹部的锻炼了。